CSS即层叠样式表,是一种用来描述网页展示效果的语言。它可以控制网页的文字、颜色、排版、背景、边框等元素,使网页展示出我们期望的样式。在使用CSS时需要遵循其特定的语法结构,下面将介绍CSS的语法结构。
最基本的CSS语法结构由选择器和声明块组成:
selector{ property1:value1; property2:value2; property3:value3; ... }
选择器是指定CSS样式作用的HTML元素,声明块包含了一个或多个属性与值的键值对。属性指定需要修改的元素特性,如字体、颜色等;值则是给属性所指定的特性所赋予的具体数值。上述代码中,selector用大括号包裹的是声明块,其中每一行是属性与值的键值对,用冒号隔开,以分号结束。
多个选择器可以组合到一个声明块中,用逗号来分割不同选择器:
selector1, selector2, selector3{ property1:value1; property2:value2; ... }
这样,多个选择器会共享同一组属性,不用为每个选择器写一下重复的样式。此外,还可以让选择器指定某个HTML标签的属性:
h1{ font-size:32px; color:red; }
上述代码指定h1标题的字体大小为32像素、颜色为红色。
还可以把选择器分成不同的类,以便在不同页面中使用:
.class1{ font-size:24px; color:blue; } .class2{ font-size:18px; color:green; }
这样,class1选择器指定的样式可以应用到HTML中class为class1的元素。class2同理。而单个类也可以应用于多个元素,这样就可以实现多个元素共享同一个CSS样式。
除此之外,还可以使用id来指定具体元素的样式:
#id1{ font-size:20px; color:orange; }
上述代码指定的样式只对HTML ID为id1的元素生效。每个ID只能在HTML文档中出现一次。因此,如果为多个元素应用相同的CSS样式,应该使用类而不是ID。
以上就是CSS的语法结构,选择器与声明块的组合可以实现各种样式效果,掌握这些基本语法是学习CSS的关键。